培训与研讨会

社会价值分配

人们会思考 “从企业来讲为什么某些行业挣钱多?从劳动者来讲为什么某些职业挣钱多?为什么我的某某同学(亲戚、朋友等等)挣钱多?

“挣钱多少”,是大白话,实际上就是社会价值如何分配的?党的十六大首次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可是贡献是怎么衡量的?本人按照自己的观察、学习和思考,先给出一个观点:价值的分配依据是劳动和资源;劳动包括各种形式的技术、管理、销售、营销、写作、演出、种地、挖矿等所有俗称的工作。资源除了资本以外,还包括其它特殊权力、特许牌照、商业地位、社会关系等等。

资本参与社会价值分配,大家非常熟悉,也就不再展开说明。只是说这种参与是必要的,因为资本是最重要的的生产要素之一,理应参与分配。资本利得是典型的分配结果。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资本所有者还包括资本运作管理者价值分配份额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只要观察行业员工薪资平均水平,你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是:人均运作资本多则人均收入高,人均运作资本少则人均收入低。为什么金融业者收入高,因为金融业者人均在运作的资本是千万级、亿级以上的。而在制造业,人均资本可能是几万元、几十万元人民币。而象制药、化工等在制造业中又是人均资本比较多的,服装加工等行业就很少了;当然最低的肯定是农业了。

从中国企业的角度来举例说明特许牌照:国家电网公司获取社会价值分配的主要依据包含劳动---国家电网主要负责电力传输和配电;但是他还有一个更大的分配依据是牌照。它获取了中国绝大部分省份的唯一的输配电牌照,这是极其稀缺的资源。因此,国家电网几十年如一日的提供给员工远超社会市场价格的劳动报酬,就是企业获取社会分配后的二次分配。同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石油、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等,是一样的道理。只是通信行业三强鼎立、石化双雄,这些是寡头垄断,不是独家垄断而已。

另外微信、淘宝、滴滴,不是靠牌照,而是靠商业手段形成的垄断,一旦形成了垄断,社会价值分配就会不得已地向其大幅度倾斜。即使没有达到垄断程度时,一些知名品牌一旦拥有了很高的商业地位,它就能获取更多的价值分配,这也是常见的现象。所以商业地位也是资源的一种。

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的就是血缘关系,还有的是同盟关系。社会关系和权力往往是结合的。在权力参与社会价值分配过程中,除了掌权者,成功地影响掌权者的人也在影响着价值分配。例如销售人员对采购方的人员的行贿等等都是其典型的过程。一旦这种异化的关系结成了同盟,那么该行贿者也拥有了隐形的资源,这实际上是资源实际拥有者的分享。所以可以这么说,社会关系使得掌权者分享其权力从而使他人参与到价值分配中。在具体到微观个体,你边上的某个人富裕了,可能就是因为他前段时间有了运作一些资源的权力,并且运用该权力去影响了分配,这些权力不仅仅是官员警察等公职人员的权力,还包括公司主管的权力、医生的处方权、校长的招生权、教师的学生干部任命权,甚至是看车位的大妈的收费权力。

另外一种常见的资源参与分配的社会现象比如“拆迁户一夜暴富”等等,实际上是他原有的宅基地与房子资源的集中变现;继承者的资源是与被继承人的血缘关系;煤老板日进斗金是矿产资源和采矿权结合后的价值分配;出租户是靠房产资源参与分配等等。

在资源之外,另一个价值分配的依据是劳动。借用精益价值流的概念,劳动又分为增值的劳动、不增值但必要的劳动、不增值且不必要的劳动(俗称“浪费”),本文中额外再加一个负增值的劳动。

从宏观来讲,增值的劳动的产业是工业、农业;不增值但必要的劳动主要是第三产业、政府机关、军队等等。没有其他两类劳动。从微观上来讲,就可能存在负增值的劳动例如制毒人员的劳动、假装是销售实际是行贿的劳动(或许不该称他们为劳动);不增值且不必要的劳动就更多了,例如低效的政府管制,马路不停挖再填再挖的过程、投机炒作、饭圈运作等等。

分析一下我们的房地产行业,大亨多如牛毛,几度霸占首富位置。但是细看房地产行业,他本身的价值创造过程应该是设计、建造、销售。而实际上房地产企业这些工作都可能是外包的,而他真正的过程是买地(不增值的)、贷款(不增值的)、获取行政审批(不增值的)、项目管理(不增值但必要的),房地产业本质上是一个整合资源过程,如果这个整合过程体现了杰出的能力从而提高社会效益那就是对社会有益的。可是事实上呢,大家都懂的,无非是在利用一些手段获取社会资源(土地、金融、批准证书)。这样的行业却获取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份额,让老百姓怎么可能服气?怎么产生积极性?所以一旦资源获取被限制(例如停贷了),恒大立马就摇摇欲坠了,就是因为他的价值分配主要依据资源而不是劳动。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也是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过程。笔者认为,生产关系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价值分配的依据和份额不断变化的过程,就是劳动与资源分配份额之间的变化,同时伴随资源子要素的变化。一个典型的社会趋势是劳动占有越来越大的分配份额。依此趋势,未来实现“按劳分配”是可能的(当资源不再是稀缺且分配极其透明公正的时候)。

一个优秀的社会制度必须具备合理的社会价值分配体系。一个社会需要长期稳定发展,必须抑制资源占据过高的分配份额(例如资本、例如垄断地位),尤其是反对不合法的资源参与分配(例如权力腐败滥用),避免影响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甚至生存权。当然在僵化的计划经济时代,取消资本这个重要资源参与分配的份额是极左政策、是过犹不及;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是错误的。

举一些常见的强力调整社会价值分配份额的例子:

无论哪个朝代的均田运动,其实都是对资源拥有者(主要是大地主)占据太多社会财富分配的调整,暴力的就是农民起义。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美国的反垄断,强制拆分已经形成垄断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洛克菲勒石油公司,差点分拆了微软,即使他们的垄断形成主要是市场商业竞争的结果。我国近期也对阿里巴巴、滴滴等垄断地位企业进行了惩戒。各国都立法惩罚价格联盟、市场操纵等垄断行为。很多国家开展反腐败,主要就是抑制权力这个资源参与社会价值分配;开放牌照来破除垄断也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征收遗产税是对以血缘为资源参与分配的一种抑制。

同时,判断一个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依据价值分配的份额比例来看。劳动占分配份额越高,其社会越有活力越有创造力。注意是劳动,而不是不需要劳动即可获得的超级福利。例如某些石油王国、财阀军阀控制的国家与地区,都是资源分配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相反,如果总统的儿子、市长的女儿只能做个本份的普通劳动者,而无法利用社会关系去获取价值分配(经常以经商为掩护)这样的现象就是文明社会的特征。

 

我们国家的体制决定了必须是“按劳分配为主”;仍然存在的问题是牌照垄断、行业玻璃门、权力腐败、贷款获取歧视等造成资源市场化配置不足;银行业、房地产业等占据社会利润总额太高;实际上就是资源要素价值分配份额太高或者不合法的资源分配行为。从微观上来讲,商业腐败、医疗腐败、教育腐败等现象太多,也严重影响了社会分配的公平性。我们首要的问题不是资本参与分配太多,而是非资本的资源参与分配太多。

为什么要抑制资源获利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资源天生具有马太效应、虹吸效应,它们只可能越来越集中,不会自动地去分散。所以可见的未来,遗产税会出台、房产税会出台、反腐会持续、牌照会放开,拆迁利益会削减,这些统统是为了抑制资源集中以及资源过分获利,不这么做,社会阶层太过固化,穷人没有希望,社会最终走向衰落和动乱。

让“按劳分配为主,按合法的资源分配为辅”成为社会的价值分配原则且真正落地,不合理的违法的资源分配受到大大地限制直至消除,一定能充分积极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社会更和谐、国家更强大、人民更幸福。